为什么产品和技术往往不是一类人?
内容转载自:豆芽悟
最近听高建华老师的《经营方法论》,他讲到市场和销售是两类不同的人,刚好让豆芽君有些类似的触动,其实在软件行业产品和技术也是两类不同的人。
今天就按豆芽君的观察和理解来说说这两类人的一些明显区别。希望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工作上的思维方式,便于大家更好地合作。
一、产品的眼里主要是用户需求,技术的眼里常常不自觉地个人炫技
是否心中时刻有用户,是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做产品工作的唯一标准。任何产品最终都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,解决用户的问题为目标。
所以一个产品工作者不能有太多的自我,心中始终应该装的是用户在想什么。产品人可以适当拔高解决方案,但是基本无法改变用户的原始需求。当然好的解决方案,有可能慢慢改变用户的原始需求,但不可能先有方案再有需求。
再来看看技术工作者的工作思维方式。听到一个问题/需求,习惯性思考怎么解决“问题”。而且马上想到自己会的是什么,用自己习惯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个“问题”。这不能怪技术人。因为最终总得有人动手解决问题。谁来解决问题,想到的常常都是对自己“性价比”最高的方法。
这才是社会岗位分工的原因所在。产品人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。如果是技术人面对同样的用户需求,往往直接跳过表象需求背后可能的真实需求,恨不得马上解决/逃避问题。
为什么我们会说技术人常常不自觉地个人炫技?豆芽君曾经问一个产品转实施的同事,为什么想转实施?她告诉我说,做实施工作让她更有即时成就感。
第一次听到这个答案时,让豆芽君有些惊讶。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,豆芽君发现确实不少人更适合做实施。相比于借助别人来解决问题,自己动手马上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,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行,在用户面前有成就感。
人是很难抗拒这种【优秀感】的,就像学校的好学生习惯性考高分,很难接受要去问别人问题。
二、产品考虑的是值不值得做,技术考虑的是能不能实现
前面讲到用户反馈的表象需求,真正的产品人基本不听什么就做什么。他们的惯性思维是,用户到底遇到了什么具体问题?这个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?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满足多少人、多少次的需求?这个问题的背后,有没什么新的机会(比如有新的商业机会)?选择哪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是相较来说更合适的?
你看这一堆的问题,基本没有一个是关于怎么做的?怎么做,在产品人眼里是放最后一步。
前面我们讲到技术人听到表象需求,马上就开始考虑怎么解决/逃避这个问题。这就像一个孩子在家里打扫卫生,家长走过来说地板没有扫干净。孩子的第一反应是:再扫一次或借口说刚有其他人弄脏的。
这是根植于人类基因的固有bug,基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只有极少数人有意训练对自己反人性,对他人顺人性。
三、产品心中没有固定招数,技术常常被手中的锤子限制住
因为产品人不是最终动手解决具体问题的人,所以他们心中不需要有固定招数。当然他们也受自己认知的局限,所能提供的可选方案是有限的。但相比技术人来说,他们不受手上掌握的具体技能所限。
产品人更多的是要增加自己的方案多样性,以应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时,能有更多的刷子可选。
而技术人掌握的具体技术相当地垂直,好处是能动手解决具体的问题,自己就能出成果。弊端也很明显,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方法,但受限于自己掌握的具体方法,他们只能用最趁手的方法。
讲到这,我们并不是想说哪个岗位更高级?而更多想说的是社会分工带来的差异。
豆芽君在朋友圈抛出这个主题时,有朋友回复了一句:所以要看实际需求是什么?是需要技术,还是需要产品。
这句话还是没有到点上。因为如果是一个具体、简单的需求,直接找对应的技术就可以。只有不确定、复杂的需求,才有必要有产品人来作为中间人。
面对复杂、不确定性,才是产品人发力的地方。我们基本不照搬他人的任何话,更多要做独立地思考。
本文地址:http://mip.sunnao.cn/archives/999
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,由运营助手整理汇总,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,行业技能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、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版权疑问、侵权链接、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@g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