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老板的困惑说起:探寻AI大模型应用的真相
内容转载自:AI产品经理Echo
“为什么我们接入文心一言API后,效果和人家文小言、豆包的C端产品差这么多?投入了人力物力,却没达到预期,你们到底有没有做好!”
老板的这通抱怨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了团队成员的层层反思,也让我们开始深入探寻大模型应用背后的复杂真相。
作为AI产品经理,在设计产品功能时,深入理解大模型的边界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。这就好比建造房屋,我们首先要清楚手中材料的特性与承载极限,才能据此规划出稳固且实用的建筑蓝图。
一、先明边界,再谈应用
大模型有着令人惊叹的能力,像是智能对话、文本创作、代码生成、数据分析等,为我们打开了无数创新的大门。我们要基于大模型现有的能力,去构思与之适配的应用场景。
比如,利用其强大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,开发智能客服系统,快速准确地解答用户咨询;借助它在文本创作方面的优势,打造内容辅助创作工具,为创作者提供灵感和初稿。
然而,现实中不少企业老板对技术和大模型能力存在认知误区。他们常常认为只要接入了豆包、文心一言等大模型,就能轻松收获理想效果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。
这其中的关键在于,成熟的C端产品,如豆包、文心一言等,它们在面向用户之前,经历了大量复杂而精细的优化工作。
二、策略与工具的力量
策略的制定对大模型的应用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。以问答系统为例,针对不同领域和用户群体,需要设计特定的提问策略。
在医疗领域,要确保问题表述专业、准确且全面,引导大模型输出精准的医学建议;在教育领域,提问策略则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,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。
而工具的搭配使用同样不可或缺。像向量数据库这类工具,可以与大模型相结合,用于存储和快速检索相关数据,从而大幅提升大模型在处理特定任务时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三、前后端封装的奥秘
前端和后端的封装就像是为大模型精心打造的“外骨骼”。
前端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,它的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。一个简洁、直观且美观的前端界面,能够让用户更自然、流畅地与大模型进行对话。
而后端封装则涉及到对大模型的调用、参数配置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等复杂操作。通过合理的后端封装,可以对大模型的性能进行优化,保障其稳定运行,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化处理。
例如:在调用文心一言大模型时,通过合理配置后端参数,如调整模型的温度系数,能够控制生成文本的随机性和创造性。
在实际应用中,当温度系数设置在0.6 – 0.8之间时,生成的文本在保持逻辑性的同时,具有更高的新颖度。
四、API只是提供了发动机
企业老板们需要明白,直接使用成熟的C端产品,就像是乘坐一辆经过精心调校的豪华汽车,能够舒适快捷地抵达目的地。
而自行对接大模型并尝试应用,更像是从零开始组装一辆车,其中涉及到诸多技术环节和细节把控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行驶颠簸甚至无法前行。
在AI产品设计的道路上,我们必须以对大模型边界的清晰认知为基石,结合巧妙的策略、合适的工具以及精细的前后端封装,才能构建出真正具有价值和竞争力的AI应用。
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这场AI革命中,充分挖掘大模型的潜力,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,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本文地址:http://mip.sunnao.cn/archives/927
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,由运营助手整理汇总,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,行业技能,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、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提供版权疑问、侵权链接、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@g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